身心障礙運動

介紹相關身心障礙可從事的運動

sylvia's 的頭像

帕運項目特輯-輪椅籃球介紹

距離2020東京帕運還有20天,今天再來介紹另一個運動項目Wheelchair Basketball,一樣是來自東京奧運會提供的one minute one sport。輪椅籃球是肢體障礙者的籃球運動,使用特製的籃球輪椅。正式的輪椅籃球比賽採分級制,球員按照障礙程度分級,程度越重點數越低,反之程度輕者點數高,點數從1.0-4.5,上場人員總點數不能超過14分。輪椅籃球使用標準的籃球場地,同時也保留了一般籃球的規則。只有少數除外,例如因為坐著輪椅打籃球,"走步"的定義改為持球時碰觸輪子超過兩次。輪椅籃球將輪椅視為球員身體的一部分,中場輪椅若有狀況可以維修但也有時間限制,若時間內無法處理便只能換人上場,而離開輪椅、腳落地都是犯規行為,比賽過程中球員必須全程坐在輪椅上。
 
記得第一次看到輪椅籃球已經將近20年前,在宜蘭舉辦的身心障礙運動會上,籃球場上除了觀眾的歡呼、威嚇對手的聲音,還有輪椅彼此衝撞的聲響加乘了整場運動的刺激感,令人熱血沸騰。不過新一代年輕障礙者的運動中好像少見輪椅籃球,畢竟籃球是團體賽,要能組隊已經不容易,還需要有對手隊的存在。
Sharon Chang's 的頭像

【Apple watch推出為輪椅人士量身打造健身APP】

  身障人士因為下肢無法運動,比一般人更容易罹患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,Amazon的智能手錶選擇有 1000 款,但多少款式是能符合輪椅使用者的需求呢?

 

答案是:零。

 

  蘋果日前在年會上曾提及自今年九月開始出售的蘋果智能手錶Apple Watch將支援輪椅使用者,追踪輪椅使用者的運動紀錄,就跟一般人一樣!我們就來看看蘋果Apple Watch的技術將如何造福全世界數以百萬計的輪椅使用者。

 

如何追踪輪椅使用者的運動模式

  Apple Watch跟踪手臂運動,一般而言手臂擺動的長度大致對應於步幅的距離。但是,即使他們不走路,人們也會擺動手臂,所以蘋果手錶找出一個手臂劇烈擺動的數據,以這種方式,根據個人身高或體重調整的醫學共識,乘以步數相對於每步驟燃燒的平均卡路里數。

 

科學分析輪椅使用者的健身模式

  與輪椅使用者的健身模式的相關科學研究很少,所以蘋果進行對700名輪椅使用者進行3,500個小時的實測,將得到的數據分析後為輪椅使用者打造Apple Watch的演算方式。

 

sylvia's 的頭像

共融遊具如何共融--看見台北市兒童新樂園

台北市兒童新樂園在開幕之前就受到眾人矚目期待,不過在開幕之後,毫不意外的,障礙小市民的遊戲權被忽略了。

 

依法行事卻無法同樂

原因出在一般建築物或者公共場所有關無障礙的規範,只有規範一般環境硬體設施設備,但對於該場所目的性的設施設備卻沒有規範。舉例來說,美術館的出入口、無障礙廁所、電梯、通道這些依規範都會要求,但是展覽的設計企劃卻沒有要求,因此,展出的高度、角度、情境的安排本身可以就是障礙重重,讓障礙者無法親近,最後就變成我們常說的,進去一個依法設置無障礙的公共建築物只能去停車上廁所。兒童新樂園的狀況正是如此,基本的無障礙好像都有,但是沒有一樣遊具是身心障礙兒童可以參與遊樂的。那麼,如果去而同樂園不是要遊玩的,難道真的只是要去借廁所、吃東西、聽別的小朋友嬉戲歡笑的聲音嗎~ 

 

兒童公約施行法可以保障兒童的參與嗎?

台灣雖非聯合國成員,無法簽署公約,但透過施行法,將兒童權利公約(CRC)國內法化,我國在2014年由馬英九總統通過了兒童權利公約施行法。讓我們來看一下兒童權利公約中維護兒童權利的四大基本原則:

sylvia's 的頭像

123身心障礙者日 揭開假面看見差異

本篇有關聯合國身心障礙者日以及相關資訊來自聯合國網頁
http://www.un.org/en/events/disabilitiesday/
http://www.un.org/sustainabledevelopment/sustainable-development-goals/

       今年,我國身心障礙者日的主題是"尊重差異 共同參與",許多身心障礙朋友參加各縣市政府的慶祝活動,表揚、路跑、影展,但也可能有些人不知道12月3日是身心障礙者日。

Alvin Hsiao's 的頭像

聾人的怒吼,之後?站起來!去實踐去作為!

這影片裡集結了目前台灣各地以手語為主的聾人團體代表喔 (聲暉 或是其他以口語為主的”聽障” 或”聽損”團體不在其中)
同一段話 “我是聾人 手語是我們的母語 聽人不要代為干涉決定!” 他們用手語"說”出了不同的”語氣” 表達心聲!我想很多喜歡手語的朋友一定看得很悸動!

影片中穿插了這些字卡 我集結如下
「 我是聾人 手語是我們的母語
聾人事務由聾人決定
保障聾人文化 教育及語言權
聽不到 不是我們能決定的
未經我們同意之下 任意的加諸在我們身上
剝奪了我們的權利及應有的尊重
請尊重手語的演變由聾人族群決定
請尊重聾人資訊平等權
有口語的地方就要有手語
請從事聾教育的老師們學習手語
請服務聾人的專業人員們學習手語
請給予家長足夠的聾文化資訊來教導聾孩子
請尊重我們 以聾為榮 」
主要表達還給聾人 資訊 文化 教育 語言權 四大面向

頁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