去振興散步
障礙的經驗有著什麼樣的世代差異?在台灣福利制度缺乏的壯況之下,醫療復健機構(收容)的存在,有什麼樣的時代意義?
之於這些院童,也之於那個年代。我作為一個80年代的小麻患者,沒有機構生活的經驗,能夠跟這些長輩們一起重回童年,聽聽他們我說那些在振興的日子,除了遠離家人的孤單,療程的苦痛,其實有更多的懷念,感念。我沒有辦法斷然的用「機構就是不好的」這種論點評斷他們每個人的主觀經驗,在那樣資源缺乏的年代,機構很可能是家庭以外,唯一的資源。而當然階級的因素,很可能就左右了一個小兒麻痺患者的人生。
今天的散步,像是黑白電影,我們在一棵芒果樹前逗留,那可能是當時他們一起打芒果做芒果青的記憶。還有某些角落,是機構中偷偷摸摸小情小愛的甜蜜。似乎得要跟時間賽跑,這些記憶再不去談,可能就消失了。那象徵的不是這群人的生活而已,而是那個時代身障者的處境與社會意涵。
聽著這些故事,我是何其有幸。

分類:
- Facebook Like
- Google Plus One
- HumidryKuo 的 BLOG
- 瀏覽次數:185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