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於台北市低底盤公車的一封建議信

致: 郝市長 暨 公共運輸處處長
副本:行無礙協會
 
 
親愛的市長及處長:   您們好!
 
日前搭乘台北市大都會低底盤公車(我們家有人是輪椅使用者),有以下疑問,希望能提供市府團隊做為改善未來的意見參考:
 
1. 輪椅專用下車鈴,518司機根本沒有辦法清楚知道。
 
某日我們搭乘518,因上車時司機忘了詢問我們下車地點,本來以為這個【輪椅下車專用鈴】(上頭的貼紙字樣是這樣印),就不必擔心。結果我們到站前就按了下車鈴,可是司機一點感覺也沒有,到站後根本沒發現我們要下車。由於我以為司機知道,於是將家人輪椅剎車都打開,準備下車。怎知車輛竟然開動起來,害我們的輪椅滑了一下,感覺很恐怖(當時輪椅已經沒有煞車)。最後還是其他乘客代替我們大聲呼叫,司機才知道。險象環生。司機說那個輪椅下車鈴只有微弱的光線,他們根本注意不到!!!!
 
但是我們搭過日本、德國的公車,他們的輪椅席下車鈴,雖然外觀沒什麼特別之處,卻是一個獨立系統,司機都能確切知道我們是否要下車。德國的公車有行動不便者的開車門按鈕,可以自行從內外開車門,這也是另一個讓司機請楚知道的方式。日本京都的公車後門外,還有一個可以和司機對話的對講機與鈴。都很值得我們參考使用,以增加行車安全。
 
2. 低底盤公車的斜坡板太窄,並且有個坎,太難推輪椅了。
 
我們斜坡板的設計還算新型,但是不知道為什麼,斜坡板翻起來後的那個坎,就是比其他國家的巴士來的高,非常難推輪椅。日本的公車還都是用外掛攜帶式斜坡板,我們有這麼好的設計,品質卻有問題?
 
另外、斜坡板的寬度可能已經通過我們的國家規範。但是對於公車而言,寬還是比較安全。千萬不要為了規範而製作!哪一天有人摔倒了再來檢討,這樣就不好了。我們在其他國家真的也感覺寬度較寬。而我們目前低底盤公車的斜板寬度也不是不能再增寬,希望公共運輸處能三思這個安全問題。
 
3. 司機是否應該主動幫忙推輪椅上車?
 
鄰國日本京都是如此,他們與我們一樣地狹人稠。他們的公車司機不但是用手舖攜帶式斜坡板(左右開合四折型的),還會協助將輪椅推上車。我們是否也該訂為司機的專業訓練項目之一?一來司機在推輪椅的時候,可以加深自己車上有位輪椅乘客的印象。二來乘客上了公車司機的公車,理當信任司機的專業才是。請主管機關參酌個人淺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