微笑彩俑也會笑這樣的障礙吧

sylvia's 的頭像

今天到城裡辦些事,中午休息的時候,我們想就近找地方休息、乘涼,加上之前就看到微笑彩俑的報導十分神往,於是我們決定簡單吃了午餐,利用一點半前一個小時去歷史博物館觀展,結果觀展之中感觸良多

,回家路上想到眾伙伴的超強行動力,便決定起而效法,回到家裡就開始寫信給歷史博物館的館長,希望可以對於提供展覽無障礙的思維有些幫助。(設定五百字,我還是努力說完我想說的,把他剪成兩封信,就是希望說清楚講明白。畢竟場內不能拍照,無圖為證。)我將書信複製如下,靜候館長回覆之際,也想聽聽大家去過其他各種展覽的觀感。

親愛的館長,您好:
外子是一名輪椅使用者,他總是說小時候讀書限制太多而自己也不怎麼受教,長大之後才從各種展覽中發現文化、歷史、藝術之優美。在台北市之中,歷史博物館一直是我們最喜愛的觀展場所,主要是因為貴館策劃之展覽深具水準十分吸引人,從米勒到微笑彩俑,無一不是如此。然而,也從米勒到微笑彩俑,都讓我們發現,展場的無障礙肯定沒有人願意效勞,以致館方失誤連連十分可惜。

因此決定以此書信野人獻曝,請容我一一解說:
首先,展覽既是一場接一場,出入口即便另外銜接坡道,也應符合建築技術規範中對斜坡的限制,至少1:12,而非近三四十度的陡坡,雖然工作人員總是很熱心的前來幫忙(真的他們很盡力),但是,我們社會教育身心障礙者的不就是自立自強,而身障者想要的也是獨立不依賴他人的生活,因此,像這種長期要使用的斜坡,實在不適合隨便兩點之間拉開就算。

另外,展覽的陳架總是過高,幾乎超過110公分,完全讓輪椅使用者引頸期盼、望之不得,解說牌部分在側尚可觀看,部分在台面便是全然不得而知,較好的作法,或許要考量輪椅使用者與一般小學中小年級學童的身高視線來設計,約莫會是90公分左右,再說到解說牌多半都附上英文,應該是與國際接軌,但若能加上點字,就更能服務在地的視障者,我與外子在國外看過幾次重要古蹟展覽甚至除點字之外,還有做成模型讓人可以觸摸形體感受的作法,不但方便視障者,一般民眾也樂在其中,畢竟學習不只是眼到、手到也很重要!

最後就是紀念品販賣的地方,萬不可如雜貨鋪般推積如山,檔阻通路,室內通道走廊至少也要110公分才能讓輪椅進出不會有碰撞的尷尬。而這些都在內政部營建署建築技術規則中可以找到相關的參照數據,建議可以在設計規劃展覽或者對外招標的時候就將「符合無障礙規劃設計」列入要項。歷史博物館身負文化與教育的重責大任,萬不可忽略身障弱勢族群接受文化薰陶的教育權。